2025年6月24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在浙江省嵊州市召开全国设施园艺提档升级推进会,总结“十四五”园艺产业发展成效,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设施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措施,安排设施农业更新改造政策落实有关工作。
2025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文件提到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增加至2000亿元,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设备更新和工业软件升级。据了解,更新改造将率先从设施种植业开始,主要聚焦国内各大设施蔬菜优势产区,推进老旧棚体结构改造和基础生产设备更新。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扩大“两新”政策支持设施农业的范围,适时启动设施畜牧业、设施渔业等领域的更新改造。

二、为什么对设施农业升级改造更新?
设施农业在我国各地有诸多成功实践,不过从整体来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一部分是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滞后造成的。现在很多温室设施是多年前建设的,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骨架和结构都受到了腐蚀,棚内设备也存在老旧、功能不足的情况,此外还有技术层面的原因,比如应用数字化环境控制设备的大棚数量还比较少,有些大棚基地没有加装棚内物流运输等新型设备。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冬天还会造成能源过度消耗。而国家率先从设施种植业开始实施“两新”,恰好为有意愿更新设备设施的经营者带来实惠,能够提高更多经营者参与换新的积极性,也为设施农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政策机遇。
设施农业在我国各地有诸多成功实践,不过从整体来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有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一部分是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滞后造成的。现在很多温室设施是多年前建设的,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骨架和结构都受到了腐蚀,棚内设备也存在老旧、功能不足的情况,此外还有技术层面的原因,比如应用数字化环境控制设备的大棚数量还比较少,有些大棚基地没有加装棚内物流运输等新型设备。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冬天还会造成能源过度消耗。而国家率先从设施种植业开始实施“两新”,恰好为有意愿更新设备设施的经营者带来实惠,能够提高更多经营者参与换新的积极性,也为设施农业提质升级提供了政策机遇。
三、设施农业改造升级案例分享
01山东:整县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改造
山东是设施农业大省。这段时间,潍坊市昌乐县正在对186个蔬菜大棚进行更新改造,其中,最先完工的7个大棚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棚里种植的西瓜还有十几天就可以采摘上市了。
01山东:整县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改造
山东是设施农业大省。这段时间,潍坊市昌乐县正在对186个蔬菜大棚进行更新改造,其中,最先完工的7个大棚已经开始投入使用,棚里种植的西瓜还有十几天就可以采摘上市了。

种植户 赵忠修:4月初成熟时候正好是市场最缺的时候,一斤西瓜多卖四五块钱。
赵忠修告诉记者,以往每年仅能种植两茬西瓜,如今却能种三茬。之所以能多产出这一茬西瓜,得益于将过去保温效果欠佳的低矮塑料膜小棚,替换成了这种高达七八米的土墙式日光温室大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棚能不能保暖,棚膜是关键。这家棚膜厂的销售员告诉记者,现在本应是他们的销售淡季,但由于瓜棚改造工程对棚膜的需求量极大,这使得他们收获了不少订单 。

昌乐天合塑业销售部 员工 肖立娟:很多农户看到他们基地上用大棚膜之后,从外地来的订单也多了,给我们签合同的也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一个大棚的改造,除了棚膜,钢材、棉被等施工材料都需要换新升级。
目前,山东正在整县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改造,推广高效宜机棚型,建设大跨度钢构大棚、大型连栋温室等高端设施,计划完成30个县(市、区)老旧设施改造提升。
“专家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首席专家 程瑞锋:全国设施农业的总面积4200多万亩,里边有接近两千万亩都需要升级改造。改造涉及到各种建筑资产投资,带动水泥、钢筋,墙体加薄膜和保温被以及温室内部的水肥机,总体体量应该在8000亿元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团队首席专家 程瑞锋:全国设施农业的总面积4200多万亩,里边有接近两千万亩都需要升级改造。改造涉及到各种建筑资产投资,带动水泥、钢筋,墙体加薄膜和保温被以及温室内部的水肥机,总体体量应该在8000亿元以上。
02河北:智能设备为设施农业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各地设施农业的升级改造,不仅带动了钢筋水泥、薄膜棉被等原材料的市场,更提升了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
在位于河北衡水的这个智能番茄大棚里,土壤传感器一刻不停歇收集着土壤和栽培基质的温湿度、酸碱度、养分数据。

平台的AI“大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精准计算出当前番茄生长最适宜的水肥配比和灌溉时间,随后滴灌带就将水肥输送到每一株番茄苗。精确到小数点的施肥浇水,不仅能把番茄的糖度提高10%至20%,产量提升20%,还能节约一半的水,减少40%的施肥量。
“专家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研究员 杨其长:在农业领域里面,设施农业跟现代科技结合非常紧密,同时设施农业的需求也推动了现代科技发展。这种升级改造,从提高生产效率,到劳动效率、机械化率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研究员 杨其长:在农业领域里面,设施农业跟现代科技结合非常紧密,同时设施农业的需求也推动了现代科技发展。这种升级改造,从提高生产效率,到劳动效率、机械化率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03四川:垂直植物工厂让蔬菜住进“大楼”
记者来到四川天府新区,一座20层的垂直植物工厂矗立眼前。踏入这座无人化工厂,记者看到在立体栽培区中,精度达0.01毫米的伺服电机机械手正在有序种植新一茬的叶菜。在人工光育苗室里,LED光源通过动态光谱调节模拟日出日落,构建出比自然环境更适宜作物生长的“人造生态”。

高效、高产背后的秘密在于,20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内布置了200多台(套)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温度、湿度、营养液浓度、光照强度等14项参数。而对于20层高8.8米垂直植物工厂来说,上下环境的均匀性需求十分突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蔬菜不仅能“住进”大楼,还能住进集装箱里。

“专家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 王森:植物工厂占地面积是200平方米,栽培架栽培面积只有100平方米,但实际上我们每年可以生产15茬叶菜,每年产量是50吨,生产效率跟同面积大田相比提高100倍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研究员 王森:植物工厂占地面积是200平方米,栽培架栽培面积只有100平方米,但实际上我们每年可以生产15茬叶菜,每年产量是50吨,生产效率跟同面积大田相比提高100倍以上。
04陕西:"四改一提"技术让大棚变身"智慧工厂"
陕西作为全国设施农业优势区,正以"四改一提"技术为核心,推动老旧大棚向"智能工厂"升级,助您搭上现代农业快车!
四改焕新颜
1.改棚体结构
• 跨度升级:单栋大棚跨度扩至8-24米,全钢骨架+长效防雾棚膜,抗风抗雪更耐用
• 农机通道:新增2米宽农机出入口,轨道运输车直接开进大棚,省力50%!
2.改土壤生态
• 秸秆还田:每亩增施5吨有机肥,配合高温闷棚+微生物菌剂,板结地秒变"海绵田"
• 土壤修复:深松40cm+轮作制度,连作障碍降低70%
3.改灌溉方式
• 膜下滴灌:节水40%,手机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澄城产业园已全面普及
• 防盐渍化:精准灌溉系统自动监测EC值,杜绝"烧根"现象
4.改种植模式
• 密植革命:樱桃大棚采用小株密植,亩产提升2倍
• 行向调整:种植方向与棚体平行,农机作业效率翻番
一提创未来:智能化升级
• 环境智控:自动卷帘机+补光灯+智能温控,22℃恒温保障
• 数据种田:物联网实时监测温/光/湿/气,病害预警准确率超90%
来源:澎湃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做设施有 找中农富通 垂询: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