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试验场上碳中和还是个新角色,农业如何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自身潜在的力量,如何在保民生中拉动生态价值?绿水青山之中,蕴藏了大量的产业机会。
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用不同篇幅把脉农机装备发展,并始终强调坚持创新主线。其中,2021年提出“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2022年进一步突出强调“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提升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及应用水平,强化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支撑,发挥其在节粮减损、农业增产中的关键作用,事关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民增收,有助于确保严守两条“底线”。与此同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世界创新版图、国际经贸格局深度调整背景下,对如何实现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正快马加鞭,飞驰在中国田间地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左右,其中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精细化养殖、农机自动驾驶分别占比40%、35%、15%、10%,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743亿元。在巨大市场诱惑下,近些年,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创业及经营布局的重要赛道,京东、阿里、华为等头部的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纷纷下沉发力。但是,我国的智慧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比较落后,人才缺乏,商业模式也有待改进,可谓是“一半冰山一半火焰”!当然,问题也是机会...
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新经济”是以数字、数据为基本要素,以信息为主导,以技术创新及应用为内核,以网络为平台实现互联互动,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当前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尤其需要理解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方位。
花卉 + 婚庆产业 世界爱谷 产业依托:花卉种植产业 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大地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中农富通,成立于1985年,是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和技术为依托的“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获批北京市创新设计中心。为政府、企业等提供规划设计、工程建造、科技推广、运营策划、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农业领域全产业链服务,可做到一揽子服务、“交钥匙”的精品工程,项目覆盖全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近年来,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农产品品牌推广屡屡创新破圈。作为服务全省第一个功能性产业园,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简称“文化产业园”)以文化为支点聚力乡村振兴,以“产业+文化+传媒+N”推动传统农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概念,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对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为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经贸格局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我国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端牢中国饭碗,迫切需要高质量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促进形成“粮食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