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支撑,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繁荣稳定与农民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 “人多地少” 的基本农情,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方面主要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这为浙江深化‘千万工程’、推进‘缩差共富’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王通林带领全厅干部专题学习全会相关精神。“
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农业是立国之本。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开展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和我的学术团队长期关注世界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们观察到中国农业现代化在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践行主体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对此,我们尝试提出了一些概念性、定性化的研究和思考。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农业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华社社评:在接续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10月19日,农业农村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举行工作会谈。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小江、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出席会谈。双方进行了工作交流。
“十四五”期间各地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