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请问总理,本届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有哪些考虑?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哪些举措?谢谢!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自古中华出巾帼 不让须眉半边天 中农富通 祝各位女神 青春永驻 快乐常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准确把握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对于顺利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按照《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规定,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破坏耕地耕作层,但由于位置关系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允许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但必须补划。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设施农业用地不再使用的,必须恢复原用途。设施农业用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023年2月24日,中农富通长三角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规划编制组分别在姥桥镇和白桥镇进行了规划宣讲,两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农办主任、乡村振兴办主任、建设办主任及各村书记共60余人出席了宣讲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近年来,中欧双方在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地理标志等领域交流频繁,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框架下,保持良好互动,共同推动全球粮农治理。其中,推动乡村发展是欧盟和中国共同努力的方向。双方在促进农业技术发展、大数据运用和农业及食品生产创新等方面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