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各方人士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和《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警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是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法定节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年向全国广大农民群众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关爱、对三农干部的真挚关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开展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创建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规发〔2023〕15号)要求,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完成了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评审工作。
走进新时代农村,处处都是新风貌。合作社里致富忙,文化广场欢乐多。田间地头不仅有辛勤劳作的农民,还有体验农事的游客。有的农家小院变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农家乐。党员干部亮身份、干劲足,带领村民过上了新生活。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等三个方面扎实推进农业科技、乡村人才、农村教育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标杆样板,引领区域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分两批将200个县(市、区)纳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近年来,天津市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加大资源要素配置力度,引导和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
乡村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激活农村内需对稳增长扩内需十分必要。正如你提到的,今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速快于城镇增速0.3个百分点,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也要看到,农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还有较大的消费潜力。
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一书,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稿。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论述,是科技界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大任务。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四个率先”目标,要求“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以优化设施农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为重点,建立健全融资项目库,强化项目谋划顶层设计,完善“分类设库、分层储备、分级管理”运行机制,优化“主体线上填报、地方逐级推介、部门分批推送、银行自主审贷”流程模式,用好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各类政策工具,引导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入现代设施农业,助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补短板、塑网络、强链条”工作思路,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强化支持政策衔接,完善设施节点布局,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设施园艺已发展成为多学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上设施面积最大的国家,在保障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稳天下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迈上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怎样挖掘“三农”潜力,助力稳增长扩内需?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