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食物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多样”转变,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应运而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深入理解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需要立足食物消费结构转型,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优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适配。
7月24日,央视《朝闻天下》重磅聚焦“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莘县中原现代农业嘉年华由中农富通规划、建设、技术支持,总轴线面积74688 ㎡ ,包括8个主题场馆,1个育苗温室,1个高效栽培温室,场馆主题紧紧围绕山东省的主导产业,贯穿生态、绿色理念,以食用菌、养殖、农耕、蔬菜、花卉等当地农业资源为主题进行场馆设计,融入当地伊尹文化、养生文化、农耕文化、燕塔文化、运河文化、谜社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农业科技、景观打造属于莘县品牌的创意农业。
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于 2019 年组建,占地 240 亩,总投资4.5亿元,旨在通过在园区内对设施农业新装备、新设施、新技术进行示范应用,提升寿光设施蔬菜智能化水平。 在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完成了单体 8 万平方米外保温连栋温室及配套智能生产管控系统装备设计建造。生产实践证明,该国产化连栋智能温室系统同比有效降低运行能耗 30% 以上、关键水肥环控模型及核心部件实现 100% 国产化替代。
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关键阶段,AI“超级大脑”正在走进田间地头。7月28日,中国中化在京发布业内首款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消费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农产品消费作为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农业生产,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是稳定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和决策的现代农业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控制,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精准投入、作业过程的优化调度、资源消耗的显著降低以及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升,最终达到农业的高效、高产、优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文旅融合”对乡村现代化的意义,重视要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信贷资源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