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何印发意见?意见部署哪些重要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26日进行了解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这一部署为各地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特色农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加强工作部署。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对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求,创建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走在前作表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降本增效,规范PPP存量项目建设和运营,支持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
8月2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部直属单位调研时强调,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主责主业,持续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支撑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2024年11月14日,农业农村部在广东深圳召开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会议要求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向区域集群化、智能绿色化、全产业链系统化方向发展。会议部署了设施农业改造提升、技术装备创新、标准规范制定等重点任务,并强调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政策支持、金融合作与典型示范,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加力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确定组织实施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以下简称提振项目)。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设施农业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显著的生产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北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现场会,部署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简称“百千工程”),锚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将提升乡村风貌与发展产业、富裕农民紧密结合,实现从整治村庄到经营村庄、推动产村融合发展的蝶变,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